读《少有人走的路》有感

百花公司 陈梓峰

  “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,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。拒绝成熟,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、逃避痛苦。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,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,不及时处理,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,承受更大的痛苦。”---摘自《少有人走的路》序。
 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阅读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一书,该书从心理学的角度,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,它跨越时代限制,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,引导我们过上崭新、宁静而丰富的生活;归根到底,它告诉我们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。而其中描述“爱”的一章,更让我获益良多。
  “爱”一个字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。一个心智成熟的人,必须实现“爱”的三层含义:被爱、自爱、爱人。
  心智不够成熟甚至心理上有残缺的人,多多少少经历过无爱或者缺爱的童年。童年时期,“被爱”尤其是“被亲人甚至被至亲所爱”的缺失,往往会形成一个隐秘的心理阴影,笼罩着这个人的一生。成年后的他,要么奋力地摆脱着任何可能走向亲密的关系;要么拼命抓住任何可能的亲密关系视为救命草。只是,缺乏安全感的人,纵然是离群索居,内心也无法得到安宁。因为“被爱”的缺失所造成的后遗症并不是隐居以及不和他人接触就可以解决的。离群索居终究只是逃避,并非解决问题的本质方法。
  古语有云:“心病仍需心药医”。只有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心理残缺,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努力寻求到正常的“被爱”的肯定,才能逐渐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痕,填补好那个曾经缺爱的坑洞。
  “爱”更意味着自爱。两性关系中,“爱”并不是张爱玲的“低到尘埃里”式的委屈,也不是“你是风儿我是沙”式的痴缠,更不是“君心如磐石,妾心如蒲草”式的依赖。
  “爱”意味着自律、独立。一个人只有自爱,才值得别人来爱他。一个人只有自爱,才会有勇气竭力克服种种困难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,也相信自己会更好。一个人只有自爱,才敢于在亲密关系中,真诚地向对方做出承诺,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。
  爱人,尤其是爱自己的伴侣和子女,是非常重要的。伴侣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人,接受伴侣的爱、给予伴侣自己的爱,才能够形成爱的良性互动,才能实现自己一生的甜蜜与幸福。
  而子女,经历过幼年童年时期“被爱”的人,更应该明白年少时的“被爱”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心智健康来说,是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。
  正如作者所说:“爱,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,我们爱别人,也能够帮助他们进步和完善。”